邦东京的D遇的在涩革命谷偶我乌托街角
说实话,第一次走进那个藏在涩谷站附近小巷的共享办公室时,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这个号称"东京最活跃加密基地"的地方,外观朴素得就像个普通的商住楼。但推开玻璃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社区活力——墙上贴满宝丽来照片,角落里三三两两的年轻人热烈讨论着项目,空气中弥漫着那种创业咖啡厅特有的咖啡因和创意交织的味道。
意想不到的DAO孵化器
记得接待我的是一位扎着马尾辫的日本姑娘,操着一口带着京都腔的英语,热情地带我参观这个占据四层楼的空间。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租金——2200元一个工位?这价格在寸土寸金的涩谷简直是慈善事业!更妙的是他们还有个"夜间套餐",550块就能在下班后使用,简直就是为DAO爱好者量身定制的。我暗自琢磨,要是早几年知道这个地方,说不定我也会成为常客。
硬件确实简陋,隔音效果约等于零。但正是这种"全透明"的工作环境,反而营造出一种奇妙的社区感。你能听到隔壁团队激烈的产品讨论,也能瞥见对面工位上正在设计的NFT草图。这种毫无保留的协作氛围,不正是DAO精神的完美诠释吗?
日本DAO的独特气质
跟欧美那些充满技术极客气息的DAO不同,日本的DAO带着鲜明的社会改良色彩。就拿山古志DAO来说,这个原本想通过NFT拯救空心村的项目,虽然在全球推广上碰了壁,却在日本国内引发了连锁反应——现在已经有71个乡村加入了类似的"美丽乡村DAO"联盟。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的务实态度,很符合日本人"改良而非颠覆"的处世哲学。
更让我震撼的是RulemakerDAO这样的政策推动者。谁能想到,一群素未谋面的网络陌生人,居然能通过DAO的组织形式,把数字游民签证的提案一路推到国会?看着他们公开资料里那些与政要的合影,我突然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未来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雏形。
藏在传统中的变革火种
作为一个经常往返中日两国的观察者,我不得不承认日本DAO的发展路径独具特色。在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这些去中心化组织像是一股清流——美容师、物流工人、乡村老人,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智能合约,但却懂得如何用DAO这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记得离开东京前,我又去了趟那个共享办公室。周一的线下活动刚好开始,一位白发苍彬的老先生正在用日式英语分享他在DAO中组织乡村艺术展的经历。台下坐着西装笔挺的上班族、穿着原宿风服饰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几位家庭主妇。这场面莫名让我眼眶发热——在这个常被诟病保守的社会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发生。
当然,日本的DAO运动才刚刚起步。语言障碍让我无法深入每一个社区,很多细节可能都被我错过了。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当全球Web3行业陷入投机狂热时,日本的DAO实践者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区块链技术完全可以用来建设更美好的现实世界。
(责任编辑:案例)
-
说实话,这两年我们团队见证了一家创业公司的成长奇迹 - 两年时间,2000万美元营收,完全靠自力更生。直到最近他们才开始接触风投,我作为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我想分享一个惊心动魄的"投资骗局"经历。一场精心设计的投资骗局记得那天,邮箱里突然出现一封来自"YZi Labs"(号称币安旗下风投)的邮件。联系人自称Dana H,LinkedIn资料看起来很专业,说是对项目很感兴... ...[详细]
-
记得2018年那个夏天吗?当Telegram宣布要推出自己的公链TON时,整个加密圈都沸腾了。毕竟谁不想看看这个坐拥数亿用户的社交巨头能在区块链领域掀起怎样的波澜?一波三折的起家故事TON的发展简直就像一出好莱坞大片。先是靠着ICO狂揽17亿美元,转眼就被SEC盯上,最后不得不支付1850万美元和解金。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个项目要凉了,没想到Telegram来了招"金蝉脱壳":他们把整个网络交给社区... ...[详细]
-
最近币圈的朋友们都在热烈讨论一个话题——LOOM这个代币简直像坐了火箭!短短半个月时间,价格居然翻了整整三倍,创下0.377美元的年内新高。这让我想起了2021年牛市时的疯狂场景,但作为一名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冷静分析一下。LOOM到底是什么来头?说实话,LOOM Network这个项目挺有意思的。它就像是给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区块链即服务"的平台,让开发者可以像搭积木一样... ...[详细]
-
各位币圈老铁们,今天我们来聊聊比特币的走势。说实话,这几天看着BTC在27400美元附近徘徊,就像看着一个人在悬崖边跳舞,既刺激又让人捏把汗。从4小时线来看,比特币正在下轨区域晃悠,那个绿色的能量柱就像个不太好的信号灯,MACD和BOLL指标都在提示:伙计,可能要往下走了。这就好比天气预报说下午可能有暴雨,但你看着窗外阳光正好,心里难免犯嘀咕。行情解析:乌云压顶?我个人观察,目前的市场情绪就像秋天... ...[详细]
-
说实话,看到这则新闻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谁能想到,堂堂斯坦福大学的法学教授竟然会干出这种事?FTX破产管理人最近把创始人SBF的父母告上了法庭,指控这对"精英父母"借儿子公司的光中饱私囊。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家族企业"黑幕啊!教授父亲变身"地下CEO"根据法庭文件揭示的内幕,SBF的父亲约瑟夫·班克曼作为税法专家确实有两把刷子。他最初只是免费给儿子公司当顾问,后来却逐渐掌控了关键决策权。想想看,一... ...[详细]
-
最近跟几位金融圈的老朋友聊天,大家不约而同都在担忧同一件事——通胀这只灰犀牛似乎正在悄然逼近。作为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业内人士,我不禁回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情景。但这一次,情况可能更复杂。历史的轮回: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通胀噩梦记得刚入行时,我的导师就告诫我:"通胀就像幽灵,你以为它消失了,其实它只是在等待时机。"这话如今想来真是至理名言。上世纪70年代那场长达十年的滞胀,不就是工会力量... ...[详细]
-
Farcaster:V神都在用的去中心化社交新宠,值得你关注吗?
说实话,最近我被Farcaster刷屏了。这个号称"去中心化推特"的项目,连以太坊创始人V神都亲自下场打call,不得不让人好奇它到底有什么魔力。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混迹多年的老韭菜,我来聊聊这个社交新物种。社交网络的"电子邮件"革命记得90年代电子邮件的出现吗?不管用哪个客户端,你都能收发邮件。Farcaster就想在社交领域复制这种开放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协议层,就像社交网络的基础设施,开发者可以... ...[详细]
-
最近,区块链圈子里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BarnBridge DAO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DeFi项目,在10月12日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投票。说真的,当我看到投票结果时,内心五味杂陈——超过半数的成员同意向SEC低头妥协。妥协还是生存?说实话,在加密货币世界里,看到DAO向监管机构妥协的情况并不多见。BarnBridge这次不仅同意遵守SEC可能下达的任何命令,甚至做好了支付罚款的准备。他们提名... ...[详细]
-
每当比特币抢占头条时,我总会不自觉地看向以太坊。这不是因为我对比特币不感兴趣,而是因为在加密货币这个舞台上,我见过太多相似的剧情——比特币打头阵,以太坊随后发力,最后山寨币集体狂欢。而现在,这一幕似乎正在重演。数字背后的故事记得上个月的一个深夜,我看着以太坊突破4700美元的那一刻。作为一个经历过2017年和2021年牛市的老韭菜,这个数字让我想起了太多往事。要知道,4000美元这个关卡曾经像一座... ...[详细]
-
我对FriendTech积分机制的深度思考:那些被误解的游戏规则
说实话,最开始我也像大多数玩家一样,把Levi那张每周更新的积分分析图表当作投资圣经。毕竟,能收集7000多组数据做分析,看起来确实挺专业的。但经过几周的实战检验后,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打破迷信:Levi分析图的局限性上周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找了几个条件完全相同的账号,唯一区别就是Watchlist数量。结果发现,这个据说能影响1.08%积分的指标,实际上根本没起作用!这就好比在超市排队,有人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