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下暗藏报解表面读的繁隐忧三季
昨晚盯着Coinbase的股价走势,着实让我捏了把汗。开盘时那9%的跳空高开让人以为又有什么大新闻,结果一看财报才发现,这完全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这份财报像极了现在的加密市场——表面光鲜亮丽,实则暗流涌动。
数字背后的故事
6.74亿美元的收入看似亮眼,比预期高出14%,但这个数字掩盖不了760亿美元交易量的疲软。记得在今年年初,我还在跟圈内朋友打赌说Coinbase今年能突破千亿美元交易量。现在看来,不仅804亿美元的市场预期没达到,连上个季度920亿美元的表现都没能守住。这让我想起了2018年的寒冬,当时交易量也是这般萎靡不振。
最让人担忧的是用户活跃度的下滑。普通用户贡献的手续费从去年同期的3.46亿缩水到2.74亿,这个跌幅让我想起了去年FTX暴雷后的市场恐慌。机构投资者的热情也在降温,1407万美元的贡献额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这不禁让人怀疑,那些西装革履的华尔街精英们是不是也开始对这个市场失去耐心了?
意外的救世主:USDC
要我说,Coinbase这次能逃过一劫真得感谢Circle。通过运营USDC获得的美债收益简直就是及时雨,5.3%的短期美债收益率在这个高利率时代成了救命稻草。这让我想起去年Terra暴雷时,很多朋友转投稳定币避险的场面。现在看来,市场越动荡,稳定币生意反而越红火。
有趣的是,Coinbase的托管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177.6亿美元,占整个加密市场市值的10%以上。这个数字让我既欣慰又忧虑——欣慰的是行业正在走向规范化,忧虑的是"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的去中心化理念正在被现实打败。说实话,看到那么多高净值用户选择托管服务,我都在考虑要不要把冷钱包里的币转一部分过去了。
投资策略的启示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要数Coinbase自己的投资组合了。5.72亿美元的加密资产持仓,其中BTC和ETH占比超过82%。这个比例说明什么?连行业龙头都在践行"龙头优先"的投资策略。虽然ALT币的收益率更高,但大资金还是更青睐主流资产。这让我想起巴菲特那句名言:"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oinbase在ETH上的投入略高于BTC。作为经历过2017年ICO狂热的老韭菜,我深知以太坊生态的韧性。但ETH持仓达到BTC的53%,这个比例还是让我有些意外。看来在机构眼中,以太坊的潜力正在获得更多认可。
未来之路充满挑战
财报中那句"大部分交易量来自少量客户"的表述让我心头一紧。这就像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了。想想去年三箭资本的爆雷引发的连锁反应,这种客户集中度简直就是在走钢丝。
更让人担忧的是现货ETF的潜在冲击。如果贝莱德的申请获批,Coinbase的交易业务必将面临巨大挑战。这让我想起当年互联网泡沫时,那些被亚马逊颠覆的传统零售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不过这次被颠覆的可能就是交易所自己。
总的来说,这份财报就像加密市场的缩影——既有希望,也有隐忧。作为投资者,我们既要看到Coinbase在托管、稳定币等新业务上的突破,也要警惕交易业务萎缩带来的风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让我们且行且珍惜,谨慎前行。
(责任编辑:趋势)
-
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密切关注Rollup技术的发展。不得不说,这个被称为以太坊扩容利器的解决方案,在实际运营中展示出了令人着迷的经济博弈。特别是其中排序器这个角色,正在成为各方争夺的利润焦点。Rollup经济的三角关系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正在使用某个Layer2网络转账。这笔交易背后其实上演着一场精彩的"三国演义"。用户(你)、Rollup运营商和以太坊主网这三个角色,构成了一个微妙的... ...[详细]
-
太爽了!昨晚那波以太坊操作简直漂亮极了!在1803这个黄金点位果断进场做多,果然不负所望,一路高歌猛进直达1840止盈位。37个点的利润空间,换算成美金就是整整4000美刀的收益,这波操作简直像开了挂一样!说实话,最近这行情真的太给力了。每天都能看到上千点的波动幅度,简直就是交易者的天堂啊。特别感谢那些一直信任我、跟单操作的朋友们,你们的成功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我知道市场上还有很多朋友在苦苦挣扎,... ...[详细]
-
前两天在香港科技周上,数研所副所长狄刚的一席讲话让我眼前一亮。这位业内专家不仅勾勒出数字人民币在内地的三大"杀手锏"应用,更透露了香港跨境试点的最新进展。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金融科技的人,我不禁想说:这次真的要动真格了!数字人民币的内地"三板斧"还记得去年冬奥会期间,外国运动员拿着手机在中国扫码购物的场景吗?那就是数字人民币的"第一板斧"。说实话,当时看到那些老外轻松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我这个金融从业... ...[详细]
-
这两天金融圈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比特币可能要迎来一场大狂欢。伯恩斯坦这家向来谨慎的投资研究机构突然放出重磅预测,说2025年比特币可能冲到15万美元!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时差点把咖啡喷出来。ETF能否获批成关键转折点有趣的是,这个疯狂预测的核心依据居然是SEC可能要给比特币ETF开绿灯。伯恩斯坦的分析师高塔姆·楚加尼在报告中言之凿凿,认为2024年第一季度就有戏。我还记得2018年那会儿,... ...[详细]
-
8月15日这天,成都的空气中弥漫着特别的味道——不仅仅是火锅的麻辣鲜香,更有一群Web3创业者和法律专家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在这场由曼昆律师事务所和Web3合规研究组联合主办的交流会上,我看到了太多值得分享的精彩瞬间。当法律遇上代码:Web3创业者的必修课说实话,在来之前我就听说这次活动大咖云集,但真正参与后还是被震撼到了。开场时,火讯财经的赵一丹热情洋溢地欢迎每位来宾,那种真诚让人感觉不像是在参加... ...[详细]
-
说真的,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种"革命性"区块链项目的时代,MeMeCoin($MeMe)简直就像一股清流——它连装都懒得装。让我告诉你,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纯粹到极致的模因币,没有任何掩饰和伪装。我们团队从一开始就很诚实:这个代币没有实用性路线图,没有复杂的收益模式,甚至连最基本的"未来规划"PPT都没准备。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就是一个模因。就像互联网上那些令人捧腹的梗图一样,$MeMe就是为了... ...[详细]
-
深度剖析Hifi Finance:当DeFi遇上固定利率借贷
最近在HotsCoin上线的Hifi Finance(HIFI)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发展的业内人士,我觉得这个项目确实有点意思。它不像那些千篇一律的流动性挖矿协议,而是真正在借贷领域做出了创新。打破常规的借贷玩法Hifi的核心卖点就是固定利率借贷。说实话,现在市面上能做到这点的DeFi项目真不多见。它通过发行一种叫"hToken"的合成资产来实现这个功能。比如说"hUSDC",... ...[详细]
-
币圈新玩法:MEME、TOKEN、GAS这些专业术语都成香饽饽了
前几天在币圈群里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人问"币安要上线MEME币了",结果马上有人反问"你说的是哪个MEME?"这种啼笑皆非的对话在加密社区里越来越多。说实话,从业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项目方直接把行业术语当作品牌名来用。名词抢注热潮背后的逻辑最近几个月,MEME、TOKEN、GAS这些耳熟能详的区块链术语突然都变成了热门代币名称。这让我想起早年互联网公司抢注域名的疯狂时期。项目方显然尝... ...[详细]
-
要说比特币市场最近最热闹的话题,非3万美元这个心理关口莫属。作为一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发现这个数字远比看起来有意思得多。3万美元:不只是个数字记得2021年牛市那会儿,3万美元可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位。现在风水轮流转,它变成了多头必须攻克的堡垒。有趣的是,这个位置堆积了大量"历史包袱"——超过140万个钱包地址在这里建仓,其中包括Microstrategy、特斯拉这些大户。换位思考一下,如... ...[详细]
-
说实话,第一次听说Worldcoin这个项目时,我的反应很复杂。一方面觉得他们用虹膜扫描做身份验证的想法简直太疯狂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天才般的创意。现在让我带大家好好剖析一下这个争议不断的新兴加密项目。光环与阴影并存的明星项目Worldcoin的团队确实来头不小,拿下了包括a16z在内的顶级风投2.5亿美元的融资。这让我想起当年Facebook起步时的架势,但说实话,在加密圈混久了,... ...[详细]